_我不是药神_背后的_顶层思维__
文章目录
《我不是药神》背后的,顶层思维……
这是一篇迟来的文章。
最近,是一如既往的风紧扯呼,希望写的这类文章不敏感。
岱岱不喜欢蹭热点,《我不是药神》过去了挺久了,可以写一篇文章了。
不过看完这篇文章,吃瓜群众也许会觉得有点不太能接受,毕竟如题目所言,这篇文章讲的是“顶层思维”。
是的,不去想诺华公司中国区的李某人是谁的原形,也不要想在贸易战背景下舆论吹风此片有何意味,更不用去思考这部电影是否将助力新一轮医改,我们今天只从最基本的情况出发,换位思考,看看领导层对我国的医疗大局,有什么顶层设计。
在看中国医疗大局前,先让我们把视线转到隔壁邻居的印度,是的,就是《我不是药神》中仿制药业蓬勃发展的印度。
1、印度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仿制药业?
这个问题粗看,很简单,无非是印度企业想赚钱嘛,但是细看过来,就能知道印度顶着“骂名”大力发展仿制药业的背后,其实有着一份“被逼无奈”。
是的,印度是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首先,印度人口,13.4 亿人口,全球第二多,仅次于中国。
中国人口只比印度多 7 千万,但限于印度的国土面积和城市规划,印度人均人口密度,却是中国人均人口密度的近三倍!
其次,印度经济,欠发达,国力有限,国内大部分村水电都没通,印度政府在公共卫生上的支出十分有限。
更糟糕的是,和中国牺牲环境保护发展经济一样,印度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样严重。
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印度成为世界最脏国家-铁血网
2016年10月1日-严重的污染给沿岸居民带来了巨大的健康风险。在..近年来,环境治理全球的头号问题。位于印度古瓦哈提..bbs.tiexue.netpost2_1…-直度快照
嗯,大家没看错,这是印度的恒河。
一方面是印度人口十几亿,且十分密集,另一方面是印度环境恶化,大大诱发民众疾病,而且印度国力有限技术有限,无法给国民提供足够的
公共卫生支出和先进的医疗资源,个人疾病极容易演化成重大疫情,卫生安全问题对印度而言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重大问题。
所以说,医疗问题是印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
相当年,中国人口逼近 12 亿时,就有美国学者称中国政府必然无法解决粮食和问题,中国将出现粮食短缺,进而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以至于西方人发出这样的世纪之问:
“谁来养活中国!?”
同样的,也有一个摆在印度面前的世纪之问,在人口压力和环境恶化的重压下,印度政府是否有能力给十多亿国人提供基本的卫生安全和医疗保障,印度政府能否抵御重大疫情事故。
这就是印度的世纪之问:
谁来医治印度!?
国力有限且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印度,面对这样的世纪之问,面对能拖垮整个国民经济的医疗压力,给出了这样一个擦边球的答案。
是的,我们都从《我不是药神》中知道了印度的选择:
——大力发展仿制药业!!
早在未加入 WTO 的 1970 年,印度就颁布过专门的专利法,不授予药品的产品专利、只对生产过程授予方法专利,并大大缩短专利的有效时间。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还颁布了药品价格管制法案(DPCO),使得印度本国绝大多数药品价格受到了管制,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垄断地位的跨国制药企业,从而使得本国制药企业从夹缝中获得成长。
马克思说过,“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面对“谁来治疗印度”的世纪之问,印度政府选择了运用国家意志,大大刺激和发展印度本土仿制药产业。
就算在加入了WTO 后,印度对西方医药巨头,也玩起了各种耍赖拖延,并在 2001 年 11 月 14 日,经过一年零八个月的艰苦谈判,WTO 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TRIPS 协定与公众健康宣言》。
该宣言承认经济落后的国家(如印度),所面临的公共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同时允许发展中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可以利用强制许可制度生产专利药品,明确那些没有制药能力的成员可以进口其他国家生产的被授予强制许可的专利药品。
第一,专利权人未实施或者未充分实施其专利。
第二,以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强制许可。
第三,救济垄断行为的强制许可。
第四,依赖性专利的交叉强制许可。
嗯,印度就是利用了第二点,才有了“格列卫”仿制药的泛滥。
而且,TRIPS 协议还特别规定,某一成员国处于紧急状态或其他极端紧迫状态时,可以不受有关于拒绝许可条件的约束,授予强制许可,但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尽快通知权利持有人。
也就是说,如果印度、巴西、马来西亚等落后国家出现紧急状态(如战争爆发)、非常情况(如大型疫情),公共健康出现问题(如大量人员食物中毒),那么这些国家只需要照会一下医药公司,就可以不受专利保护所限,大力生产药物投入市场,保障民众生命安全。
WTO 很明确:钱重要,人命更重要!
所以说,虽然资本都嗜血,虽然西方霸权思维如故,但国际上一些国际组织和多边主义,还是保留着人性的温存。
正是因为“谁来医治印度”的世纪之问,正是因为印度政府选择了扶持本土仿制药业来应对国家医疗卫生挑战,我们才看到了《我不是药神》中主人公千里赴印度买仿制药救助国人的感人故事。
那么问题来了,相比印度医疗卫生的重大压力和挑战,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二、“谁来医治中国?”的世纪之问
中国其实和印度一样,都面对着同样的世纪之问。
先看人口,中国 13.8 亿,还多过印度,中国需要解决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卫生保健问题。
再看环境污染,印度比中国严重,但中国依然不太乐观。
被污染的环境开始疯狂报复:中国一年430万新增癌症者
2017-07-05 20:19
再看国力支持和医疗技术,中国还不是发达国家,别说全民医疗了,中国卫生总支出占 GDP 的 $6%$ ,远少于日本 $10.2%$ ,甚至不如韩国 $7.4%$ ,怪不得有人说中国是用最少的投入,解决了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的卫生保健问题!而医疗技术方面,中国处于追赶阶段,医疗质量指数全球排名第 60 位,还有一段路要走。
海外就医人群高涨,出国看病费用成最热话题
华夏经纬网 2018-07-23 16:00:20
而且,中国和印度相比,最为致命的,是中国加速来到的老龄化问题。
这是印度的人口情况。
印度人口十几亿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不可思议!
2017-06-23 17:12
印度有 $65%$ 以上的人口,在 35 岁以下。
从年龄段上来讲,印度是一个非常非常年轻的国家,所以印度总理莫迪搞互联网拉选票,因为印度年轻人口占多数,这要放在老龄人口占多数的日本,效果就比较有限了。
这是我们中国的人口情况。
2017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11.4%(附图表)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60 周岁及以上人口 24090 万人,占总人口的$17.3%$ ,
中国 65 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 1980 年的 $4.7%$ 提升到 2015 年的 $10%$ ,并将继续提高到 2030 年的 $18%$ 、2050年的 $33%$ 。
老人多了,对国家社会的重大影响,一个是劳动力大大减少,另一个就是医疗压力大大增大。
所以,中国在医疗卫生领域面对的挑战,比印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中印两国都是十亿级人口的大国,都是欠发达国家,再加上环境污染和医疗技术的不足,本身医疗挑战就很大,而中国比印度“更惨”,中国老龄化严重,比印度生生多了几亿老年人群体,全球老年人最多的就是中国,这对中国医疗卫生系统的压力是空前的。
(全民医疗是不用想的……)
可以说,同样的世纪之问摆在了中国政府面前:
谁来医治中国!?
三、中国的选择,会是什么?
面对压力山大的医疗挑战,面对同样的世纪之问,印度选择了动用国家机器,用国家意志背书,大力扶持本土医药仿制业,中国的选择会是什么呢?
和印度一样选择搞山寨?
不现实的,中国和印度不同,一方面印度是地区性大国,中国是全球性大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上要有大国的责任和担当,另一方面欧美各国对中国的忌惮和对印度的忌惮完全不是一个量级,印度偷偷摸摸的耍滑头,中国能在特朗普等人的眼皮底下耍滑头吗?
再说了,对本土医药仿制业的扶持,印度早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就开始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才有今天的行情,中国现在再搞这个,时间上来不及。
要么,中国面对压力山大的医疗挑战,做出了什么选择呢?
中国的选择,其实早已做出,其实呼之欲出
中医!
岱岱知道,一看到“中医”两个字,很多瓜友肯定不淡定了。
是的,行走网络江湖许久,网上争论声最大的,除了“前后三十年”之辩外,就是中医和西医的争论了。
网上对中医的态度,那是口水纷飞,极端对立,岱岱不是从医之人,在此没有讨论的权威性,更不想在这里和瓜友打嘴仗,只是想从国家“顶层思维”出发,好好聊一下中医的前景。
是的,这篇文章,岱岱不论中医到底如何,只论国家对中医的态度到底如何。
很多人以为,国家扶持中医也就是为了文化自信,发扬传统文化,都是些形象工程,但岱岱的观点不同。
因为大家都知道,中医相对西医,有这三大无可置辩的优势:
1、没有药物研发费和专利费
格列宁为什么卖这么贵?为什么一瓶要 4?万无他,就是因为这药物研发太烧钱了。
药物研发就是烧钱,去看西方制药巨头的财报,这些药企研发经费都是数十亿欧元起步的,专利太值钱,药方十分贵,这都有深刻经济基础。
而中医呢?
中医的药方都是传承百年的药方,不需要给古人专利费,我们见过哪个药房一边开中药,一边给古人烧纸钱交专利费?
而且中医的药贵,指的是药物本身贵,如鹿茸,冬虫夏草,燕窝等等,在培育、种植、生产的过程中成本也大,但相比西方药企动辄数十亿的研发费用,还是便宜到姥姥家了。
而格列宁等药物要么不纳入医保,国人自身承担经济重负,要么纳入医保,国家承担经济重负,在中国医药水平不高、追赶还有一段时间的情况下,经济一如既往是重负。
2、比较少需要医疗器械
中医讲的是望闻问切,西医讲的是 B 超、X 线、核磁共振、血液细胞分析仪。
从可信赖角度来说,民众,包括岱岱,肯定更信赖后者,因为中医只能靠个人经验来断病,而后者依靠的不仅仅是精密的仪器,更是西医几百年的知识技术沉淀。
不过,民众看西医,经常遇到这样无语的情况,做完几千块钱的全身检查后,医生给你开了个治感冒的药。
这对医院而言是经济贡献,对病人则是不必要的负担,对国家而言也是一种医疗资源的浪费。
所以,如果是小疾,中医绰绰有余,可以值得信赖,大病还是得选西医。
3、“治未病”中医理念契合老年人
中医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上医治未病”,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中国最大的医疗挑战,就是未来 3 亿多的老年人口,而对老年人来说,最主要
的也是对疾病的防止,和已有病症的防变。
而这两者,完美契合,对老年人进行传统中医保健等措施,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发生,促进疾病的预后,减少国家社会卫生资源的浪费。
所以,面对中医的争论,我们不必理会那些扬言要“彻底废弃中医”的极端言论,实事求是的讲,中医有很多弊端,如理论不够科学严谨很难得到验证,如中医药成分药性不稳定,如中医人才培养机制不如西医那样完善,等等弊端,但只要中医相比西医有这三大优势,只要中国面对着十亿级人口和 2 亿多老年人的医疗资源压力,中国就必然会选择大力完善中医的不足,以此缓和中国面临的巨大医疗卫生挑战。
扶持中医,和弘扬传统文化无关,和文化自信无关,一切都服务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出发,一切都服务于中国应对未来的巨大医疗挑战。
就像《教父》中的那句台词一样:
This Is Business
当然,岱岱也知道,自从 01 年诡异的非典被中医出人意料的克制后,网上攻击中医的舆论,就开始蔓延泛滥了。
这对西方药企来说,也是“business"
还是那句句话—
中医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们完善
中国有很大的医疗压力,需要中医来缓解
正如某人所做所言的那样:
习近平签署主席令,《中医药法》 正式颁布!
2016-12-27 15:39
习主席向世卫组织赠送“针灸铜人”
2017年01月20日09:09:57来源:新华每日电讯13版【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12 月 6 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某人详细了解中医馆情况:
“现在发展中医药,很多患者喜欢看中医,因为副作用小,疗效好,中草药价格相对便宜。
我们自己也喜欢看中医。
某人在“江中制药集团”考察中指出:
“中医药发展这条路,你们走对了。江西把中医药作为发展的一个着力点,是正确的,也是很有前景的。”
中医诊疗项目将纳人医保|中医|中医药卫生 新浪新闻
2017年5月2日-我省提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符合条件的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制剂和中医诊疗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在推进医保支…news.sina.com.cn/o/201…-直度快照
《中医药法》施行半年中医药调价格人医保政策陆续落地
2018年1月19日-据了解,目前已有多省市在调整中医药服务价格,将中医药纳入医疗保险等方面出台了实施细则,多地积极推动中医药跨界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但随着两配套细…https://baijiahao.baidu.com/s?… $\nsim$ -直度快照
另外,岱岱曾于群里这样言道:
涛哥十年,中国对外输出的文化价值符号,是孔子学院。
今后十年,中国对外输出的文化价值符号,是中医。
中医之争,那些主张废弃中医的言论,早就该休矣。
因为他们只从中医本身出发,偏极端地夸大中医的短处弊端,无视中医的长处裨益,更没有从国家的顶层思维出发,好好想一想,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级别的大国,需要多少的医疗资源,未来 3 亿的 65 岁以上老年,又需要多少的医疗安全保障。
如果能缓冲医疗压力的中医被废弃,那在中国人口压力和老龄化压力叠加下,像《我不是药神》中那样没钱治病活活等死的人间惨剧,将更多的发生在中国大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中国和印度,同为十亿人口的大国,同为十亿人口且欠发达的大国,都面临着沉重的世纪之问,印度选择了未雨绸缪,花三十年培育扶持本土仿制药业,而中国,则将在未来感恩于老祖宗的恩典,对中医实行创新发展,以此走过未来那段最艰难的时期。
中医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们完善,中国有很大的医疗压力,需要中医来缓解。
中医的创新发展,面临着最好的时代机遇,也面临着最大的时代挑战。
中医的未来会如何,中国数以亿计的老年人晚景会如何,正在路上奋力跋涉的我们,还无法预知。
即使艰难跋涉,但我们的希望仍然,我们的动力仍在,就如同中医书中感动岱岱的那句话一样:
但愿世间无人病何愁架上药生尘
文章作者 岱岱
上次更新 2018-09-22